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新闻

记忆——石桥镇黄安村

浏览次数:1 来源:上海体育频道在线直播五星 发布时间:2024-04-28 06:46:47

  入 秋 便 由 绿 变 红 、 变 黄 , 经 霜 愈 艳 , 故 俗 称

  1983年,此树被砍伐。流苏树流苏树,俗名“油公子树”。在村东崖上 1 棵

  座和八棱碑,碑文清晰可辨,碑上有记载“先有黄安峪,后有北家庄”等言,“北家庄”即为北庄村。陈氏宗谱碑黄安村西南,陈家祖林

  身 载 有 “ 始 祖 陈 (讳) 清二世祖文贵、三世祖友善、友道、友谅……皇清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子月穀旦”等字样。碑身 1 块、碑侧 2 块,碑身上有碑额,中间碑身略高,碑侧略低。左侧碑侧刻有“民国十年孟夏之月 吉立”,记载陈俊一支后世辈族谱。右侧碑侧同期记载陈杰一支后世辈族谱,落款“十八世八十岁手书”。杨氏祖碑、谱碑黄安村入口杨家祖林,曾有元代祖碑 1 座,

  祖碑 4 座,高约 1.5 米,宽约 1 米。民国二十一年 (1932) 修杨氏谱碑 1 座。其中谱碑上有碑额(檐帽),无碑侧,碑身石刻记载文字隐约可辨,高 2.3 米、宽 0.9 米,碑身 1.6 米、宽 0.7 米。碑文记载:“水有源则滚滚不舍,木有本则枝叶茂盛,人本乎祖宗,则本支百世传之无穷,始为一家,不数世而散居他处,居者有之……我杨氏自始祖简公自南乡肥羊峪来,居于此已十八世矣……”

  陈立红住宅一带,主要生产土制地雷、手榴弹等。1942 年,兵工厂转移。未及时搬迁的物资、机械等深埋于东坡陈忠恒院外,部分弃至黄安河对岸深井内。1958 年,大炼钢铁时被村民挖出。20世纪 80 年代旱灾时,村民陈安圣下井刮水,捞出井内被遗弃的部分工具如锤头等,2022 年时仍保存使用。于学忠部进驻上黄安村于学忠,山东蓬莱人。1938 年 1 月,韩复榘

  11 月,国民政府成立鲁苏战区,于学忠任总司令。1939 年初,于学忠率东北军第 51 军、第 57 军两个军 2 万多人进入山东,抵达沂蒙山区,占据鲁山、沂山间的一个平原及大部分山崮,东面有沂水县西北部的东里店、南麻、悦庄,西面有鲁村。1942 年,于学忠部在沂水县圈里庄 (后划属沂源县东里镇,更名孟家庄村) 险遭日军偷袭,突围后奔至上黄安村,因该村地形三面环山,只有北侧出口,易于隐蔽,故驻扎在此。据村内老人回忆,于学忠住所、伙房及其司令部分别设在上黄安村老巷陈安孝老宅、陈安合

  中珩,村人都喊于司令、牟军长。于学忠部 51 军兵力分布于杨家崮、云崮顶

  在村西山、石屋子顶、十八转、三光崖等地驻有吴化文所部 4 师官兵,两部互不往来。是年大旱,粮食颗粒无收 (据 《临朐县志》),加之敌伪掠夺,地富残酷剥削,县内饥饿死者无数,幸存者逃于外地。于部 51 军弹粮军备充足,几无与民争利或抢粮等情况,吴化文的 4 师官兵经常趁夜下山,到村里逼老百姓交粮食。于部官兵驻守杨家崮围子时,由村民往崮上挑水,保障守崮官兵饮用。

  上挑水,以造成杨家崮围子中驻有不少官兵的假象,让敌人不敢轻易攻取。一说于部只雇三人专门往山上挑水。据村民传,于部驻扎上黄安村期间,其副官(寿光籍,姓名不详) 在回家探亲归队后,说了

  决。还有传言,于部在圈里一带遭日军偷袭时,其有通敌嫌疑。副官被押至后峪口一带时,大骂于学忠。副官被枪决后,被村人埋于后峪大洼子地。有村人见于司令大哭,足见其心痛。1981年,上黄安村在后峪洼子地建水池时,发现副官尸骨。上黄安村民陈立松,11 岁时父母双亡,13岁那年到表姐家走亲戚期间,在张良一带被日

  被族人抬回村后,于学忠部军医予以治疗。其族人陈立爱、陈立增、陈立荣提一只母鸡、一包茶,感谢于司令,于司令未收。母鸡给陈立松补养,茶叶给了军医。另有村民陈明方 (陈立增的大伯),时在紧邻陈安合住宅外一夹道内居住,病亡后,于学忠部为其置棺下葬。后因河堤坍塌,墓室外露,棺材可见,仍保存完好。2009 年,因河堤治理、道路硬化被迁移。日军飞机轰炸下黄安村牛群1939 年,一村民在下黄安村杨家林放牛。突

  两圈,第三圈时,从杨家崮俯冲而下,投下两颗炸弹,一颗落入杨家墓地西杨自柱地中,一时尘土飞扬,炸起 2 米多深坑 (1982 年左右整地时才平整起来)。一颗落入杨家墓地,在牛群不远的地方爆炸,也炸出很深的坑。幸好放牛人看见飞机,在飞机盘旋时,把牛向南山根方向赶,牛和人没有伤亡,四散逃跑,飞机朝凤凰山方向飞走。民兵连在杨家崮侧攻还乡团1947 年 8 月,沂源县委决定歼灭盘踞在

  秀堂率张庄、黄庄区武工队占据南山,大泉区武工队长李秀江带一个民兵连占据杨家崮。16 日凌晨,大雾尚未退去,杨家崮方向即率先响起两声枪响,松山战斗打响。最终,东北庄地主杨本孝之子杨朝俊组织的还乡团被剿灭。“三合一”粮食分配法新中国成立后到 1982 年,上黄安村粮食分配按“三合一”的办法来进行。人口占 70%,就是根据每家人口的多少定量,突出以人为本,保证基本口粮。工分占 20%,是为了鼓励人们多劳多得,奖勤罚懒。肥料占 10%,因为粮食生产主要靠农家肥。为此鼓励农民多养猪,多积肥,生产队给每户每头猪分二分地的猪饲料地,对猪每个月进行过秤,根据猪的重量,每天能积多少肥,折合成现金或工分,与分粮挂钩。物品凭票供应新中国成立至 20 世纪 80 年代,各种物品都

  布票,国家最困难时每人每年 3 尺 3 寸,有些年份每人每年 6 尺 6 寸。后来经济稍好能到1 丈 6 尺 5 寸。每到过春节或中秋节时,各种物品都要凭票购买,或者按队供应。春节,白酒每个生产队 3 至 5 斤,猪肉每口人 0.8 斤,煤油每户每个月 1 斤,白糖每个生产队 2 至 3 斤,茶叶每个生产队 1 至 2 斤,大队把这些物品按人口分出来,全队社员抓阄。民工支前1947 年底,全区开展“大动参、大支前”运

  自福、任传德、杨本翠、陈立水、杨自庆、陈立增、陈明聚、邵成增等参加支前。东北垦荒团1956 年清明,上黄安、下黄安村陈立文、苏

  陈立文于 8 月返回,苏学新留驻黑龙江。1957 年,第二批抽调劳力去北大荒垦荒,上黄安村苗永安等参加。参加田庄水库建设1958 年冬,杨自福、陈立茂、陈安功、陈安

  1953—1982 年,根据土地的粮食产量和当年收成,平均每人每年分 360 斤粮食,其余除了留

  够缴农业税。小麦每斤 0.128 元,谷子、高粱、玉米每斤 0.082 元,瓜干每斤 0.062 元。下黄安村每年缴公粮 3 万多斤。若遇到歉收年,国家给农民救济粮、返销粮或者统销粮。遭遇特大洪水1962 年 7 月 13 日,发生特大洪水,冲毁河

  1984 年 7 月 12 日发生特大洪水。上黄安村全村断电,低洼粮田被淹。

  中存、陈明华等住户院墙倒塌,房屋倒塌 2 间,猪圈冲毁 2 处,猪被冲走 8 头。村内河堤被冲垮360 米,菜园被冲毁 8 亩。下黄安村杨本成、孙继深房屋被冲毁 4 间,杨本成母亲因惊吓不治身亡。杨本河家的猪圈被冲毁,猪被冲走 1 头,院内一片汪洋,只能将孩子托举到树上。孙光录、杨本财、孙继平房屋被洪水淹没,院墙倒塌。修建于 1982 年的滴水崖桥被冲垮,村东头吃水井被冲毁。驻村工作1964 年冬至 1967 年冬,开展农村社会主义

  县派工作队 2 人驻上黄安大队,队长陈啟洪,成员李道中。1970 年 1 月至 1973 年 12 月,派驻下黄安大队整党工作组成员有梁成兰、宋传建、王金峰、

  派驻上黄安大队整党工作组,成员有徐信生、马朝田。工作队员驻村后,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,轮流在社员家吃饭,在谁家吃饭,给谁家粮票,

  员严格的群众纪律观念和思想觉悟。2015—2017 年,沂源县投资促进发展中心丁

  2019—2021 年,淄博市团市委吕迅驻村担任。2021—2022 年,沂源县历山中学赵立法驻村担任。广播匣子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,村里开始安装有线广

  当时,每个生产队都装有一个“广播匣子”。1970 年前后,有线广播开始步入各家各户。每天清晨,一阵动听悦耳的音乐准时将人们

  “人民广播电台,现在开始广播……”当时公社有专门的播音员,讲的是夹杂着浓厚沂源口音的普通话,广播里不但播送时事新闻,还有各类文娱节目。孩子们对“广播匣子”发出各种好听 的 声 音 感 到 好 奇 , 于 是 展 开 各 种 猜 想 和 研究……遇到不出声音或音质变差的时候,人们在广播接地线上浇上一勺水便可以了,还有调皮的男孩干脆撒上一泡尿。无论党政新闻,还是反复播放的黄梅戏、革命歌曲、单田芳评书节目,人们都听得津津有味。

  百听不厌的 《小喇叭》: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,现在对学龄前儿童广播……小朋友,小喇叭开始广播啦……”。再大一点的孩子,便在 《红星照我去战斗》《我爱五指山》 等歌曲播出时,跟着学唱。在生活清贫、文化资源匮乏的岁月里,“广播匣子”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。黄安村民悼念领袖毛主席1976 年 9 月 9 日下午,人们刚刚从防震抗震

  午炎热的时光,来到山坡地里收拾着庄稼,生产队长们盘算着今年秋天的收成。这原本是一个和往常一样的日子。突然,广播里传出一个语气凝重、语速很慢

  世了。有个孩子听到这一条消息,就往山里跑,边跑边喊“毛主席去世了,毛主席去世了……”,山里

  的镰刀、杆秤,愣愣地待在原地,将信将疑。此时,有人说了一句“回家”,社员们才回过神来,呼呼地往村庄跑去……广播里一遍又一遍播送着 《告各族人民书》、哀乐、《治丧委员会名单》《公告》《国际歌》 ……

  的沉重。几天后,上黄安大队在学校老校址设悼念毛主席的灵堂,大人孩子的左臂上都戴着黑纱。

  哭声哀哀,让人心碎,诉声凄凄,大地悲凉……她在旧社会没地没粮没吃穿,拉扯四个儿子两个女儿,为了保住儿子活命,将两个女儿卖到

  她说是毛主席救了她,是毛主席让她过上了安生的日子。家 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,女子陪嫁木箱子。二

 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,由半橱换成整橱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,结婚必有大衣橱。该村的木工闻名周边,陈忠恒雕刻的图案非常精致,活灵活现,他的徒弟较多,村里制作这些家具一般都找他们师徒。

  使用独轮木车,整个车子全是木制的。70 年代,独轮木车车轮由木制换成铁轮辐橡胶带,推起来更省力气。80 年代,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每家每户都配备了这样一把推车。90 年代开始使用更为轻便的铁质小推车。21 世纪初,运输工具再次改革发展,独轮车改造成由汽油机或蓄电池做动力的推车,有快慢挡位。后来机动三轮车的使用,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,提升了运输速度。建筑手艺新中国成立前,该村建筑业就闻名十里八

  安文。20 世纪 70 年代末,他在自家建大门楼,大门上方过梁石上刻有“”,分开读是“青气、南元、方便、财主”8 个字,对应“天官赐福”。门两边雕有精致的花草图案,常引行人驻足端详。

  年,王连增购买第一辆大金鹿自行车,价格是153.6 元。1984 年,第一个买 14 英寸黑白电视机的人是孙继太。第一个买摩托车的人是段进成,品牌是济南轻骑 90,价格 4700 元。第一个买小轿车的人是杨本久,品牌是千里马,价格 12万元。厨 艺孙洪臣的厨艺在毫山、北庄、松峪、马庄一

  事的庄户菜,以炸肉、鸡、鱼为主的宴请,多请他主厨,一样的肉切成不同的形状,花样不同,味道鲜美,咸淡适中,很受群众欢迎。爱心捐助2019 年 4 月 5 日,村民陈富贵因在施工中

  困难,急需住院治疗费用。村委发动 50 余人捐款 31000 元,解其燃眉之急。2022 年 9 月 27日,村民邵春增突遭交通事故,致腰椎骨折。其母多年卧病在床,家庭困难。村委发动村民捐款8300 余元。助力乡村振兴团市委派驻的吕迅在黄安村时,正

  注册账号,亲自直播带货。白天事务繁忙,就利用晚上直播,常常忙到深夜。山里的冬天冷,村委办公室没有像样的取暖设备,有时晚饭都没有着落。功夫不负诚心人,关注度、粉丝量慢慢的升高,苹果的销量也慢慢变得高。一个冬春给黄安村卖出去了 30 多万斤苹果,价值 80 多万元。下黄安村是省定贫困村,村集体经济薄弱,村民收入不高。

  的石桥中心小学和石桥中心幼儿园上学,需要给孩子交校车费。孩子上下学的接送成了问题,有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,有孩子的爷爷奶奶不会骑车。吕迅联系到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、聚米集团董事长任纪学,为村里捐赠校车一辆。2019 年 11 月 16 日,初冬的这天早晨,上、下黄安村正式通了校车。连心桥2022 年 6 月 7 日,市人大代表、彤泰集团董

  失修,路基塌陷,面临坍塌危险。遂出资 18 万元,为村民硬化部分生产道路,安装沿河护栏230 米,新建大桥 1 座,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。这座桥被村民称作“连心桥”。“水”书记下黄安村是缺水的小山村,遇上旱灾,吃水

  1973 年 4 月任大队党支部书记,看到社员吃水都十分艰难,怎么能搞好生产?于是,他把解决吃水用水难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。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,利用 3 年时间,带领社员在南峪人工开挖 3000 多立方米大口井 1眼。1976 年在孙照宏宅西再挖水井 1 眼,效果不好。20 世纪 80 年代,干旱严重,栽烟、栽地瓜用水多,一到旱时就没水了。段富增发动建水池,丰水时节储存,旱时取用,建设 200 立方米水池2 个,当年见效。1984 年,又在村东河中挖水井1 眼,大旱时,仍然缺少。1985 年 8 月,请泰安水利学院于教授考察定位,在南峪打 180 米深井1 眼,每小时出水 15 立方米,水源问题得到解决。截至 1988 年,累计建水池 52 个,基本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。段富增被村民亲切地称为“水”书记。村庄地块名

  朱家圈、十亩地、狗头园、枣核地、顺流地、灯碗地、后坡、蜂窝崖、庙子岭、高低崖、三光崖、茶峪岭、后峪、大洼地、舍地、连洼地、杨家流子、石屋顶、十八转、北转、南转、西安、薄板台、上泉、上流子、横立梁、云雾顶、南安、红土岭、驴鞍地、谷子地、杨家大峪、皇姑庵、萝卜峪、东胡林、西胡林、红堆、下庄流子、胡林沟、大梁、暖崖。下黄安村

  地、拐子地、大园、长三行、三亩地、顺流地、叉薄地、高家林、田家林、杨自财流子、杨自本流子、杨本翠流子、群山月子、老棉花地、云雾顶、南旺、狗窝、东坡、东山顶、东峪子、大薄地、下北坡、北洼子、叫顶子、拨锤子地、西峪、黄庵、北转、暖崖、朱家圈、枪头地、胡林、小龙坡、北庄流子、西南庵、东南庵、南崖头后、杨继顺北流子、杨继顺南流子、东峪子、蜂窝子崖、高地崖、北转、南山顶、杨家林边、洪家林、包袱地、大寨田。传说故事

  村西南 800 米,尚有地名“皇姑庵”。黄安村杨姓祖先的传说明初,山东地区遍地疮痍,十室九空。山西

  采纳户部郎中刘九皋移民屯田的建议。迁山西民众去山东屯田。因故土难离民众并不情愿,所谓迁移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押送,山东等地的“大小便”称为“解手”,这一方言就源自明初移民。杨姓祖先杨四卢就是山西移民至山东的官兵统领,世代七辈为官。

  杨岭,有石碑三座刻有皇封圣旨。七世祖杨简,家中嫡长子不愿为官,举家迁走。临行向一族中老者辞别,老者是一游医,云游四海,阅历丰富,指教说,自沂西行百里路,树生茅草一丈二,枫杨老树遇路人,冠铁帽、履七斤有半,泉涌少人居便是你的安家处。黄安古称“上泉”,距沂水一百多里,杨简行至黄安时,正逢天降大雨,就到一棵枫杨树下避雨,发现树洞中长出一墩茅草,高一丈二之多,恰逢一路人到此避雨,两脚沾满红泥,头顶一铁锅,足有七斤重。上泉边有几户人家在此居住,正应老游医之言,遂在此安家定居。历经几百年繁衍生息,黄安杨姓族人已遍布多地。

  “北洼子”因此曾叫“空坟峪”,这里有一个传说。清光绪年间,村里来了一位货郎,由于货物齐全、态度和顺,人们渐渐与他熟悉起来。

  谈中得知,他姓李,蒙阴人,便称他“货郎李”。货郎李在外做生意,还带着老婆孩子,不定

  这一年他老婆暴病身亡,因回不了老家,便央求村里的管事人将死者埋在黄安。按那时习俗,外来人死后只能另辟坟地。经合计,便在田家林附近一条水沟旁,修坟下葬。丧事过后,货郎李担着货箱,继续做他的小生意。几年后,货郎李拿出手中的积蓄,在附近的马庄村买了一块地,盖上新房。

  十几年后,又新买了一些土地,家建四合院,给儿子娶了媳妇,办起了小油坊。清末,货郎李客死他乡。儿子李布东守着家业过日子,两个孩子进了私塾,并且很聪明。

  布东家境殷实,日子过得舒坦,可为人却不怎么厚道。这年冬天的一个傍晚,家里来了个讨饭的,面貌黑瘦,头发花白。

  随手把油饼扔给了墙角的黄狗。那黄狗一口吃掉油饼,哼哼地叫着。讨饭人见状,一阵心酸。随后又一细看,这家大人不就是自己的外甥吗?

  刚走了几步,又停住,回过身来:“我,我能在你家借宿一晚上吗?”“你看,大屋小屋,人货都满满的。”讨饭人犹豫一下后说道:

  满地是水。他明白了,这是不让自己在此过夜,泼水成冰。躺得下吗?讨饭人咬着牙含着泪,跌跌撞撞,离开了这个家。这讨饭人姓柴,排行第三,名柴三。他的确是李布东的亲舅。

  便想到了姐姐家。在他姐去世不久时,他到过黄安一次,后来听说姐夫混得不错。本想找到后寻求救助,不成想这么个结果。柴三回到家,心中老不是滋味。一天,把心事跟本村好友梁下友细说了一番。

  二十多年,听后说道:“当初你姐姐两口子,为人善良,做生意讲诚信,因此在黄安村下葬时才得到村里人的无私帮助。后来,你姐夫发了家,根子在你姐姐那里。现在你外甥变成白眼狼,你想改变他,唯一的好办法:迁坟。”转了个年头,清明节前,柴三来到李布东家。郑重其事地跟外甥商议:

  大呀,也很孝顺呀。可美中不足,你娘的坟还在黄安村的山沟里。这样你上坟不方便,再说,外头也不好看,不如在马庄找块好地,把你娘的坟迁过来。”一番奉承劝说,李布东同意了。迁坟那天,天气很好。舅舅要求外甥在新建的坟墓处守候着,自己带一知己,一大早赶到黄

  按约定,黄安村的帮忙人早已带着工具等候在坟边。当人们挖掉坟土,掀开盖板石时,个个目瞪口呆:墓底,一潭清水,水中绿绿的荷叶上开着一朵莲花,花上停着一对蛐蛐。很快,水消失,花枯萎,蛐蛐蹦了两蹦也死去。迁坟后,李布东家年年衰败,一蹶不振。有人说:

  人畜用水的主要水源。传说黄安村有杨氏在后场建马棚,喂了 99 匹马,每次放马去饮马时,就成了 100 匹,他感到很奇怪,就在每匹马的头上拴上红绸布,又去饮马时,发现有匹马的头没有系红绸布,就拿出箭把那匹马射跑了,眼看那个淹子,就像一汪血消失了,滴水崖的那股碗口粗泉水也没有了,只剩下水往下滴了。大事记

  1942 年 八路军兵工厂撤离。国民政府鲁苏战区司令员于学忠突围后进驻上黄安村。

  1943 年 于学忠部撤离黄安峪。1943 年 党组织在黄安峪秘密发展党员。

  1952 年 上黄安村在大山顶开垦土地 10 亩。下黄安在北山栽植柏树 220 亩。

  1957 年 第二批抽调劳力去北大荒垦荒。1958 年 “”,大炼钢铁。

  1958 年 成立卫生室。1960 年 分为上黄安、下黄安 2 个大队,上

  1961 年 下黄安大队在村西办土窑场,从安徽聘请宁光章、宁光平兄弟二人指导烧窑技术。

  1964 年 上黄安、下黄安大队发动青壮劳力支援北庄道家峪水库、黄墩河水库、龙门峪水库、

  口人。1965 年 上黄安、下黄安大队分别成立林业队,栽植棉槐、刺槐、腊条、花椒、桑树等。

  1966 年 10 月,土地庙和关帝庙被拆除。1966 年 冬,杨家林松树、柏树被抢劫一空。

  1973 年 下黄安大队在南峪河道中修桥 1 座。1973 年 下黄安大队在杨家林边、南峪,开

  1974 年 下黄安大队在村中重建学校。1975 年 上黄安大队购置柴油抽水机 1 台。

  生室。1976 年 上黄安、下黄安两大队联合,拓宽村头至博沂公路进村主干道路 1870 米。

  1978 年 上黄安大队在南山开荒整地 20 亩,栽植小国光、金帅苹果树。

  1979 年 组织全村青壮劳力参加错石水库建设,先后投入劳力 200 余人。

  一个大队一个连。1981 年 冬,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分田到户,上黄安、下黄安大队集体果园承包给

  1982 年 下黄安大队修建滴水崖桥。1984 年 3 月,下黄安村在村东河中打吃水

  1985 年 上黄安村在上泉砌筑大口井 1 眼。1985 年 县打井队在下黄安村南峪机凿深井

  1985 年 开始普及栽植苹果树,上黄安主要以小国光为主,下黄安以红富士为主,全村栽植

  1986 年 上级扶持养殖长毛兔。1988 年 县打井队在上黄安村陈家林、谷子

  1990 年 全力发展“越夏萝卜”,2000 年种植培养面积达到 140 余亩,成为地方特色农产品。

  1995 年 上黄安、下黄安村小学合并。下黄安小学合并到上黄安小学,保留学前班和 1—2 年

  3—4 年级学生去东北庄小学就读。1996 年 下黄安村重建滴水崖桥。1997 年 县打井队再次在上黄安村陈家林机

  1997 年 10 月,下黄安村安装自来水。2000 年 上黄安村硬化村内主干道 505 米。

  2003 年 5 月,上黄安、下黄安两村联合,硬化村头至博沂公路的主干道路 1870 米。

  年 6 月竣工。2005 年 更新苹果品种,红富士成为苹果主要品种,少数农户保留小国光苹果。

  2006 年 上黄安村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,建水池 1 座,20 户村民吃上自来水。

  2008 年 6 月,在下黄安村北山建电信、网通基站,解决村内无信号的难题。

  2009 年 上黄安村村民集资,硬化萝卜市场到陈家林南头道路,新修河堤 400 余米。

  2013 年 县水利局在上黄安、下黄安村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,铺设 PE 管道,节水灌溉面

  2014 年 下黄安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。2014 年 实施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,上、

  2014 年 上黄安、下黄安硬化村内道路,至2018 年完成硬化面积 3 万余平方米,实现硬化道

  2015 年 上黄安村对陈家林至暖崖、陈家林至萝卜峪、村后至后峪、后峪主干道至庙子岭 4

  2015 年 下黄安村安装路灯 55 盏。2015 年 下黄安村南峪机井重修加固、村南

  2015 年 上黄安村在西坡“舍地”修建水池1 座,连通深井,实施自来水集中供水。

  2016 年 上黄安村民陈富治机凿深井 1 眼,铺设灌溉管道 1600 米,补充西山、后峪土地

  2017 年 上黄安、下黄安村分别修建公墓。2017 年 上黄安、下黄安村旱厕改造 220 户。

  2018 年 4 月,在井巷安装健身器材 12 套。2018 年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,上黄安、下黄

  2019 年 9 月,党支部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。2019 年 上黄安、下黄安村安装净化水设备

  2020 年 上黄安村安装路灯 55 盏。2020 年 上黄安村、下黄安村 57 户建档立

  2021 年 在村东修建文化体育综合广场。2021 年 在村西南胡林山顶建苹果示范园

  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
上一篇:【48812】碗装速食粉丝出产机器每天可出产多少粉饼
下一篇:和面机、去刺机等助推地方食品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